唐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1,地理位置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东邻郑,西接虢, 北跨黄河,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2,历史文化
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扩展资料:
一般称洛阳“九朝帝都”是因为“九”在古代是最大的阳数,有“最”、“多”的意思,由清乾隆皇帝所提,此说法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最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显庆二年(657年)10月,高宗“循皇后武氏之请”首次东幸洛阳,并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把洛阳升格到都城的地位。这是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第一步骤。
此后的二十六年间,唐高宗李治曾九次来往于东西两都,寓居洛阳十一年。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
永淳元年(682年)居洛后,不复西返。唐高宗尚未东幸洛阳前,便着手修葺洛阳宫殿。显庆二年4月,他命司农少卿韦机(韦弘机,为避讳改为韦机)为司农卿兼知东都营田,完葺宫苑,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序幕。
韦机在洛阳宫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许多宫殿设施,禁苑中修造了高山宫、宿羽宫两宫,制度壮丽;沿洛水建造了奢华无比的上阳宫,显胜一时。弘道二年,官名、官服都加以变更;洛阳城的许多名称也加以变动,改东都为神都,东都苑为神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都
百度百科——神都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0个政权。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扩展资料:
洛阳被选做都城的原因:
1、地理优势:
洛阳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等。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
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可谓是山川纵横,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2、交通关要:
洛阳的优势还在交通。以交通经济立都,四通八达,天下之中,有漕运之利。洛阳所在的伊洛谷地较为狭小,所以它的经济中心并非在此,洛阳一带的农业生产也并非十分发达。但洛阳居天下之中的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成为它最大的优势。
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永济渠和通济渠分别以洛阳为中心分别向东北和东南延伸。洛阳成为大运河的中枢和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隋代在洛阳建设有含嘉仓和洛口仓这两大粮仓,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都未用完。
3、粮仓:
对于一开始就志在统一中国的秦国来说,仅仅占有渭河平原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丰盛的关中平原之外,秦国自然还需要开辟一个更大的粮食生产地,而他们的目光也就集中在了关中平原南部的四川盆地之中。
很快,秦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四川盆地之中。此后,加上李冰出色的水利建设。四川盆地一带从原来的贫穷场所变成了“天府之国”。再加上洛阳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它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
但是如果把粮食从洛阳再运往长安或许其它地方,不仅要多走一千多里路程,而且在三门峡一带,常常出现船只倾覆的事故。解决这个困难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迁都洛阳。就这样,洛阳顺理成章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百度百科——洛阳
本文来自作者[一土成二木]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41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一土成二木”!
希望本篇文章《唐朝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唐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1,地理位置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