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1、居里夫人

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

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

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2、托马斯·米基利

托马斯·米基利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发明了加铅汽油和氯氟烃。虽然在世时也得到了很多赞誉,但真正使米基利成名的是由于他的发明他被称为“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以及“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

他后来染上了脊髓灰质炎和铅中毒瘫痪在床。为此,他发明了一套绳索滑轮系统以便于起床。后来在他55岁的时候,被滑轮绳索缠住,窒息而死。他的滑轮发明和含铅汽油都促成了他的死亡,称得上自己“玩”死的典型。

3、李林塔尔

李林塔尔为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最早设计和制造出实用的滑翔机,人称“滑翔机之父”。很多国家的报纸和杂志都刊登过李林塔尔的滑翔照片,他使人类长期以来发明一种飞翔工具的梦想成真。

但探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时遇一股强劲的风,滑翔机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第二天死亡。在弥留之际,他对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4、汉弗莱·戴维

汉弗莱·戴维是美国化学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早逝,母亲靠父亲生前的一个小小的农庄,无法养活5个孩子,于是卖掉农庄,全家搬到彭赞斯,在母亲的养父汤金的帮助下生活。

汉弗莱·戴维一生在化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开辟了用电解法制取金属元素的新途径:也就是用伏打电池来研究电的化学效应,电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苛性碱,制得了钾和钠,后来又制得了钡、镁、钙、锶等碱土金属。

之后他用强还原性的钾制取了硼;对气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气”氧化亚氮,这种物质对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实验证明了氯是一种化学元素,提出酸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氢,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锡的“酸里必须含氧”的观点,他发明了煤矿安全灯,造福于矿下工作者。

当他深入化学领域时,他有一个习惯,吸入各种气体。这个坏习惯,直接导致他发现麻醉性能的一氧化二氮。但不幸的是,这相同的习惯,导致他几乎自杀在许多场合,这期间一个三氯化氮爆炸使他永久损坏了眼睛。频繁中毒最终留给他一个无效的20年生命。

5、帕里·托马斯

帕里·托马斯是一个威尔士赛车手和工程师,他一直梦想着打破马尔柯姆·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于是他开始尝试造一部汽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汽车造了出来,他给汽车取名芭布斯,这辆汽车托马斯做了很多改进,他将连接轮子和发动机的链子露在汽车的外面。

1926年4月27日,帕里·托马斯打破了马尔柯姆·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在第二天他又把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170千米。这个纪录到第二年又被马尔柯姆·坎贝尔打破。帕里·托马斯在重新夺回纪录时车链突然断开,其中一部分击中了他自己,致使他当场死亡。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句话道尽人们被毒蛇支配的恐惧。尤其是生活在农村里面的朋友,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山野林中,蛇几乎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

正所谓“七月黄蜂八月蛇”,在夏秋之际,黄蜂与毒蛇是有名的“毒物”。相对于黄蜂来说,蛇更具隐蔽性,被其咬到的概率不仅更大,而且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也是更严重的,轻则肿胀皮肤溃烂,重则危及生命。

幼年响尾蛇更毒?

在我国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幼年的蛇,其毒性比成年蛇更大。无独有偶,在美国西部一些州县里面,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认为幼年响尾蛇要比成年响尾蛇更具威胁性。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我们的理解,不应该是越成熟的蛇其毒性越强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主要是人们觉得首先幼年蛇缺乏经验,稍有异动就会下嘴咬,而成年蛇经验较足,一般性防御或者攻击时往往采取只咬不注入,或者注入少部分毒液,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会避免浪费毒液。

其次是幼年蛇在控制力方面也要比成年蛇差,在注射毒液的时候会一次性注入自己所拥有的绝大部分毒液,从而使毒性大大增强。

乍看之下这两个理由都十分充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幼年蛇比成年蛇更危险呢?

我们以响尾蛇为例,目前没有任何的研究资料表明,响尾蛇干咬(即只咬不注射毒液)的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化,并且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9年的蛇类咬伤报告数据来看,人们被咬伤的严重程度,与响尾蛇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被越大的响尾蛇咬伤,后果越严重。

从这些方面来看,“响尾蛇幼蛇比成年蛇更毒”,仅是民间传说而已,没有相关证据能证明其正确性。

毒液的注入量与猎物大小有关

蛇类在每一次咬住对手时,所注入的毒液量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和成果我们不难获得。

比如2002年《毒蛇生物学》第207-233页有一篇研究里提到了响尾蛇在捕食老鼠和蜥蜴的时候,所注入的毒液量是不同的,蜥蜴体型比老鼠小很多,响尾蛇会相应减少毒液的注入量。

洛马琳达大学医学院的动物学和生理学博士威廉·K·海斯等一些科学家在1992年的时候也发现了响尾蛇在捕食鸟类的时候会注入更大剂量的毒液,可以理解,如果毒液剂量太小,不能让鸟类瞬间丧失飞行能力的话,即便是鸟类短暂飞行了一下就死了,也没有留下踪迹,对于响尾蛇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人们研究了北太平洋响尾蛇,这是一种中大型的毒蛇,它们捕食了大大小小的老鼠,从研究数据可以发现,猎物的大小的确可以影响响尾蛇毒液的注入量,越大的猎物,往往会被注入更大剂量的毒液。

当响尾蛇攻击大型啮齿类动物的时候,会注入更多的毒液,以避免猎物在被捕食的过程中出现反抗行为,从而对自己造成威胁。

当然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响尾蛇的确能够控制自己在每次啃咬猎物时的毒液注入剂量,但没有证据表明成年蛇比幼年蛇在这方面的控制力更强。

毒液的注入量与蛇大小有关

海斯博士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响尾蛇一次性往往能够注入更大剂量的毒液,随着响尾蛇的成熟与长大,它的毒腺也会随着增大,这就意味着越大的蛇体内能够储存的毒液就越多,那么在每次啃咬之后能够释放的毒液也就可以更多。

科学家们研究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的草原响尾蛇,及它们在捕食行为上所释放的毒液,发现与前面提到的民间观点相反,成年蛇、大型蛇每次注入的毒液更多,它们有更大的腺体,储存的毒液更多,它们会合理并不吝啬地使用这些毒液。

科学家们用带有人类气味,且充满生理盐水的温暖手套来模拟人类四肢,从而去测试响尾蛇的防御性攻击,发现无论是何种年龄段的蛇,所注入的毒液剂量要远比它们攻击老鼠时注入的剂量小得多,而且有其中10%的啃咬,是干咬没有注入毒液的。

这就意味着,幼年蛇也具备了控制注入毒液剂量的能力。当人类不小心干扰到响尾蛇时,它采取的防御性攻击,所带来的后果要比掠食性攻击小一些。

但研究同时还发现了,即便是在防御性攻击的时候,成年大型响尾蛇,所注入的毒液剂量要比幼年蛇大,原因是它们有更多的毒液可以利用。

年龄不是衡量毒性的指标

民间的传说里面之所以会认为幼年的蛇更毒,无非就是认为幼年蛇的经验和控制能力都不如成年蛇,但现有的研究早已证明幼年蛇也具备了控制毒液注入的能力,它们在进行防御性攻击的时候,会本能地减少毒液的注入量,也就不存在说“经验不足”这一说法。

另外,幼年蛇的毒腺往往比成年蛇小,所能储存的毒液也更小,即便在一次啃咬时将所有毒液完全注入,其剂量也有可能不如成年蛇总体的一部分,所以抛开实际情况而言毒性,都是“耍流氓”。

那么存不存在说幼年蛇的毒性比成年蛇毒性更强呢?比如说为了弥补幼年蛇“实力弱”的缺点,从而给予了它更强的毒性呢?

这倒是有可能的,毕竟幼崽的特殊保护机制在大自然中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狮子和美洲狮,成体身上都是没有斑点的,而它们的幼崽身上却有明显的斑点,更有利于隐藏。

世界上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幼年响尾蛇的毒液作用效果更快,但似乎并不能弥补与成年蛇相比在剂量上的不足。

根据对动物行为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成年响尾蛇无论是在进行掠食性攻击还是防御性攻击上面,所释放的毒液剂量都比幼年蛇多20-50倍,如此巨大的差距是幼年蛇凭更快的发作效果所不能弥补的。

蛇毒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毒液的成分,响尾蛇的毒液包含了100多种不同的活性成为,它们分别作用于不同的部位,比如低分子量神经毒素能破坏神经组织,而高分子量的金属蛋白酶则能破坏血液和软组织,从而引起组织坏死、肿胀、疼痛等等。

但是一种特定蛇的毒液成分,往往跟这种蛇的年龄、饮食结构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即便是同一条蛇,它在不同时期的毒性也是不同的,所以很难界定幼年响尾蛇的毒性就一定比成年蛇强。

根据现有对蛇类动物行为的研究表明,蛇的大小,以及所注入的毒液剂量是决定了毒性强弱的关键,成年蛇有着较多的毒液,每次啃咬的时候会释放更多的剂量,所以成年蛇往往比幼年蛇更危险,一旦被咬,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更严重的。

所以我们不能随意轻信民间的一些传言,在被任何蛇咬了之后,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理所应当地认为是成年蛇或者幼年蛇就放松警惕。

当然最好的做法就是尽量避免被蛇咬,蛇是一种比较怕人的动物,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被迫反击,比如人们踩踏到它的时候,因此尽量避免到陌生的野外环境,野外行走时多注意观察就是极佳的做法。

另外穿一些较厚的牛仔裤、长筒靴,也能很好地起到阻隔作用,从而减少被蛇咬后的毒液注入剂量,减小中毒后果。不过尤为重要的是认清毒蛇的威胁性,不要轻易相信幼年蛇比成年蛇更毒的说法,毕竟没有相关科学依据支持该理论。

本文来自作者[曼青]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4095.html

(1)

文章推荐

  • 北京看花的景点推荐

    北京看花的景点有玉渊潭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大觉寺、世界月季主题园、玫瑰情园等。1、玉渊潭公园玉渊潭公园的樱花久负盛名,樱花是五瓣的,简单朴素,花和花之间很密集,排满在枝条上,仿佛是听到一声命令同时绽放,因此从远处看,一束束枝条化作一片粉红的瀑布,极具冲击力。2、元大都遗址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横跨海淀

    2025年10月12日
    0
  • 1~100英文怎么写?

    1~11: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12~19: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

    2025年10月12日
    0
  • 北京有哪些博物馆好玩-

    北京博物馆名录北京自然博物馆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67024431基本陈列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类等四部分。门票:成人15元、学生10元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北京宣武区东经路21号63017620北京艺术博物馆海淀区西三环北路苏州街万寿寺内6841939168413380

    2025年10月12日
    0
  • 半屏山的原唱是谁

    有两个版本不同词的歌曲《半屏山》。一《半屏山》的原唱是孟庭苇歌曲信息《半屏山》作词:于礼厚、魏梦君作曲:魏立、王碧云演唱:孟庭苇歌曲语言:国语歌词:半屏山呐半屏山,一座山呐分成两半,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还有半屏在台湾在台湾半屏山呐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祖国的领土水连水山连山,骨肉同

    2025年10月12日
    1
  • 老虎英语怎么写

    老虎英语写法为tiger。虎(学名:Pantheratigris?;英文名:Tiger):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共有九个亚种,各亚种之间的体型和形态差异很大。西伯利亚虎最大,雄

    2025年10月12日
    0
  •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面目是什么意思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2025年10月12日
    0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本文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中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告诉人们只有见微知著、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探索,才能获得真理。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一、

    2025年10月12日
    0
  • 120急救常识

    1.120来之前的急救小常识有哪些120来之前的急救小常识:1。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2。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窒息;3。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或喷涌状动脉出血不止时,暂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

    2025年10月12日
    0
  • 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呢?

    做好读书笔记的方法如下:1、摘抄+感想。结束一天繁忙工作,难有趴着抄书的精力。所以读书笔记尽量要从简从速,不仅记录要简短精炼,还要能体现书中精髓。为了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需要认真回顾哪一页哪一行需要摘抄,然后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并用最简短的语句把自已的感想写出来。把读书的目的由”读完就好“变成

    2025年10月12日
    0
  • 小班教案_3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故事内容和各角色之间的对话。 2、能大胆的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

    2025年10月12日
    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曼青
    曼青 2025年10月12日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曼青”!

  • 曼青
    曼青 2025年10月12日

    希望本篇文章《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 曼青
    曼青 2025年10月12日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曼青
    曼青 2025年10月12日

    本文概览:1、居里夫人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

    联系我们

    邮件:金桥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