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竹声有感古诗带拼音如下:
迢迢千里家书少tiáo tiáo qiān lǐ jiā shū shǎo,暂搁别愁觅古道zàn gē bié chóu mì gǔ dào。忽觉竹动鸣乡音hū jué zhú dòng míng xiāng yīn, 顿忧阿母屋顶茅dùn yōu ā mǔ wū? dǐng máo。
资料扩展: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
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词藻和句法:
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字与字之间粘合的关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的诗歌中的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例如,在“风”字后面再加一字,可以构成很多词语:风姿、风物、风雷、风霜、风鬟等。
在句法方面,由于汉语的特点,以及汉字的独立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把两个汉字拆开,或者把某些汉字从后面移到前面的情形,这叫倒装。典型的诗句是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的句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木兰诗是诗还是文言文?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木兰诗》既是一首古诗,也是一篇文言文。《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佚名创作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完备的乐府诗,该诗被宋代皇帝还曾将其列为《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既是一首古诗,也是一篇文言文。古诗和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古诗是指以古代汉语写成的诗歌,具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式,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而文言文则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应用于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本文来自作者[栀寒老酒]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37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栀寒老酒”!
希望本篇文章《闻竹声有感古诗带拼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闻竹声有感古诗带拼音如下:迢迢千里家书少tiáo tiáo qiān lǐ jiā shū shǎo,暂搁别愁觅古道zàn gē bié chóu mì gǔ dào。忽觉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