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
孟子约于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齐国,受到礼遇。
齐宣王见到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回答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齐宣王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孟子的政治主张却是效法“先王”,实行“仁政”。
他讲的“保民而王”、“制民之产”的道理,虽然注意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长久利益,但并非“富国强兵”的当务之急,从而被看成“守旧术,不知世务” 。
燕王哙因让国给燕相子之,引起燕国内乱。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只用了五十天就大获全胜。
齐宣王对孟子说:“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说:“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宣王不听,“燕人畔”。
王曰:“吾甚慙于孟子。”孟子对齐宣王的进言很多,并未见用。
他本来打算依靠齐宣王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齐宣王只是把他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来尊重,而不是想实现他那一套政治理想。
孟子也看清楚了这一点,便准备回乡。
齐宣王派人告诉孟子:“我欲中国(国都中)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这实际上是把孟子当作一块招牌,博得尊贤重士的名声。
2、范仲淹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
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仁宗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
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
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
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
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3、屈原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
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4、杜甫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 *** 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5、陆游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
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
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
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
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
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
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
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一、史前:
1. 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北京人
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地点: 北京周口店 时间 距今约70—20万年
3.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三万年前,地点: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
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4.
河姆渡原始居民 地点:生长江流域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半坡原始居民
地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
5.
炎帝和黄帝(人物)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事件)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6. 黄帝(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7. 尧舜禹(人物)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该部分其他内容: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二、奴隶社会
1.约公元前2070年(时间),禹(人物)建立夏朝(事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 约公元前1600(时间)年黄河下游(地点)的商部落国君——汤(人物)战胜桀,建立商朝。
3. 商王盘庚(人物)迁都到殷(地点),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4.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人物),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
公元前1046(时间)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事件),定都镐京(地点)。
5.公元前771年(时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时间),周平王(人物)迁都洛邑(地点),东周开始。
6.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7.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人物
8. 公元前7世纪后期(时间),晋楚城濮大战(地点),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人物)成为中原霸主.
9.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10. 公元前260年(时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11.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12. 战国时期(时间),秦国蜀太守李冰(人物)在岷江(地点)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时间)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时间)开始的。
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时间)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时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时间)
34. 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的名医扁鹊(人物),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人物),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时间)珍贵的整套编钟。
37. 孔子(人物)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时间)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人物)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时间),秦王赢政(人物)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地点)。
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 秦长城西起临 、东到辽东,(地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地点)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 公元前209年(时间),陈胜和吴广(人物)领导了大泽乡(地点)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时间),项羽(人物)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人物)率兵进逼咸阳(地点),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时间)刘邦(人物)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人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地点),是为西汉。
45. 汉文帝、景帝期(时间)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7. 董仲舒(人物)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8. 汉武帝(人物)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9. 公元25年(时间),刘秀(人物)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地点),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50. 西汉(时间)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51.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人物)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2.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人物)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53. 秦汉之际(时间),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人物)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地点)。
54. 公元前119年(时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人物)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55. 东汉元帝时昭君(人物)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人物)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时间)汉武帝派张骞(人物)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时间),西汉 *** 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 *** 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 公元73年(时间)东汉 *** 派班超(人物)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60. 166年(时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时间)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东汉(时间)蔡伦(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3. 成书于东汉时期(时间)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
64. 张衡(人物)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5. 东汉(时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人物)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 *** 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6. 张仲景(人物)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67.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 *** 教。
68. 佛教在西汉末年(时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69. 王充(人物)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70. 司马迁(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时间)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72. 发生于200年(时间)的官渡(地点)之战,曹操(人物)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人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3. 赤壁之战(时间)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人物),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5. 266年(时间),司马炎(人物)建立西晋,定都洛阳(地点)。
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76.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77. 317年(时间)司马睿(人物)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地点);420年(时间)东晋大将刘裕(人物)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8. 4世纪后期(时间),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人物)统一了黄河流域(地点)。
79. 383 年(时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80. 北魏政权是鲜卑族建立的,439年(时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地点)。
81.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五个王朝。
82. 王羲之(人物)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83. 顾恺之(人物)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4. 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人物)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85. 山西大同(地点)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地点)的龙门石窟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本文来自作者[戊卿硕]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374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戊卿硕”!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孟子 孟子约于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齐国,受到礼遇。 齐宣王见到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回答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