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0.4~0.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
2、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3、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4、紫外遥感:对波长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
5、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
这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查询到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扩展资料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 感技术的发展。
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
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
参考资料:
(forest in ventory by aerial photographs)
(董乃钧)
森林调查航空象片比例尺和分辨力对照表
利用航空象片的判读、成图性能,改善和完成森林资源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的工作。从飞机上摄取林区的航空象片,记录了林区地类和森林植被的瞬间影象,是森林资源的宝贵记录。航片在森林调查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的林区资源分布和结构信息,是制订森林调查方案的依据;进行象片判读、林地区划分类、绘图;获得林分因子判读值,作为辅助变量改善目的变量的估测方法;直接提供面积和蓄积的有关信息;用于抽样布点定位和控制野外调查;为多层次森林清查系统提供抽样概率数据等。由于航空象片的应用,地面测量、测树工作量减少,图面面积和蓄积量精度提高,森林调查技术可塑性加大,方案更为灵活,出现了一些高效率的抽样估计方法,如航片成数抽样、分层抽样等。航片在森林抽样统计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①通过判读区划、分层等缩小一阶单元间的变动;②提供准确的扩大系数,如总体单元数、副总体的权重等,使估计值方差缩小;③在森林资源信息系统中,更好地将总体估计值分配到各小区中去。
历史沿革
加拿大1919年用飞机拍摄林区照片编制森林调查图。1923年多伦多林业大学开始研究航空象片林木高度和冠幅的测定。1929年加拿大在森林调杳和经营计划中,开始应用航空象片。1933年,美国初次研究树种判读。同年,瑞典试验蓄积量的判读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摄影和判读技术迅速发展。50年代,航空蓄积量表的编制、红外片的应用、航空象片抽样技术应用于森林调查,1962年低空特大比例尺抽样摄影,70年代中高空的超小比例尺航片以及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把航空象片森林调查技术推向多层次的应用阶段。
中国林业航空摄影始于1936年,第一个森林航空摄影测量队建立于1952年,完成东北地区大海林林区的航测工作。1954年开始应用象片进行森林经理调查,编绘林业,并应用航空象片进行航空调查。1962年试验象片分层抽样。80年代,全国主要林区进入第三代航空摄影,航空象片应用技术已是森林调查的重要手段。
象片要求
森林调查对航空象片要求如下:①象片比例尺:它影响象片的分辨力,决定图象记录的信息量。森林调查应用象片比例尺和分辨力如表。量测判读为主的森林调查,为取得林分因子的定量数据,要求象片比例尺大于1∶15000。区划林地轮廓和定性判读宜采用大于1∶25000的航空象片。一般森林调查采用的航片比例尺是1∶10000~1∶25000。②摄影时间:专门的航空摄影要求在调查前一年完成。要求象片能反映现状。③航片种类:区划林地分类为主的森林调查以采用红外黑白片、彩色红外片为好。成图和量测为主的则应采用全色黑白片。④覆盖:一般要求按成图规范标准覆盖,只有在不需成图的大面积森林清查工作中可以按抽样方案组织带状或点状抽样摄影。⑤象片放大:森林调查工作需要在象片上进行调绘区划和注记,1∶25000以下的小比例尺象片应放大1倍应用,以提高判读区划的精度。放大象片的另一个作用是接近成图比例尺,提高转绘效率和精度。
航片森林调查方法
按航片的实际作用可分为四类:①森林资源航片判读方法:以航片判读方法为主,结合少量地面检查、修正或快速观测方法收集森林资源信息。如应用航片的航空调查,航片成数抽样面积估计的方法等。②航片林地区划、判读结合地面抽样方法:即航片以区划分类为主的定性判读结合地面样本的定量调查方法。如航片分层抽样。③航片定量判读结合地面抽样方法:这类方法充分发挥航片的量测和林分判读潜力。如航片双重抽样,多阶抽样等方法。④航片轮廓判读结合地面全及调查:象片用作小班区划、成图为主,小班因子由地面全及调查得到。航片还用于设计调查线路,确定调查点位。如全及的小班航片森林经理调查。
发展趋势
①航片森林调查已成为现代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子系统。航片加工的图象、林业用图等通过图形数字化器和图象扫描输入设备,记录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和调查数据配合形成完整的资源数据库。它及时更新数据,积累和分析信息,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使周期性的航片森林调查更为有效。②航片森林调查从单一的森林蓄积量发展成为资源调查系统。多目标最优的判读分析和抽样估计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③森林资源的航片调查从现况调查发展为资源监测,量测一定期内的土地利用、蓄积资源的动态变化。航片是资源的客观记录,在监测地类动态上起巨大作用。④航片森林判读是森林调查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图象的数值化,人机图象分析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航片森林判读技术向自动化分析方面发展。⑤航空象片结合卫星象片的多层次抽样调查,是今后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方向,例如应用卫片、高空摄影彩色红外片,配合较大比例尺的空中样地摄影,采用PPS抽样估测大面积森林资源,已经证明是高效率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
本文来自作者[鲍云涛]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37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鲍云涛”!
希望本篇文章《遥感技术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遥感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0.4~0.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