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色可是也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隐身帽的问题,就是把物体涂上适当的颜色,使眼睛看不见它。这个方法在自然界是经常使用的:这就是生物的保护色。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战士们所说的“自卫色”,动物学家从达尔文的时候起就把它叫做“保护色”或“掩护色”。这种保护色的例子在动物界可以举出几千个来,我们简直每走一步路都可以遇见它。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那里的狮子、鸟、蜥蜴、蜘蛛、蠕虫等等,总之是沙漠动物群当中一切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颜色。相反的,北方雪地上的所有动物,可怕的北极熊也好,不伤人的海燕也好,却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雪的背景上简直看不出来。还有生活在树皮上的蝶蛾和毛虫,颜色都非常接近树皮的颜色(如毒蛾等)。每一个捕捉昆虫的人都知道,由于昆虫有保护色,要找到它们十分困难。你不妨试着去捉在你脚边的草地上吱吱叫着的绿色蚱蜢——在掩护着它的绿色背景里,你简直看不清蚱蜢在哪里。水生动物也是这样。在褐色藻类里生活的海生动物,都有“保护性”的褐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生长在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红色。银色的鱼鳞也同样具有保护性,它保护鱼类,既使它们受不到在空中搜寻它们的猛禽的伤害,又使它们受不到在水下威胁它们的大鱼的袭击:水面不但从上面往下看像面镜子,并且从下面,从水的最深处向上看更像面镜子(“全反射”),而银色的鱼鳞刚好同这种发亮的银色背景融合成一片。至于水母和水里的其他透明动物,像蠕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那无色透明的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自然界在这一方面所用的“妙计”,真比人类的发明才能高明得多。许多动物都能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保护色的色调。在雪的背景上不易察觉的银鼠如果不随着雪的融化而改变自己毛皮的颜色,那它就会失去保护色的好处。因此在春天,这种白色小动物会换上一身红褐色的新毛皮,使自己的颜色跟那新从雪里裸露出来的土壤的颜色打成一片。随着冬季的来临,它们又穿上了雪白的冬衣,重新变成白色。
保护色:
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蜥蜴的变色能力,还有不少动物进化为与环境相似的皮毛。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颜色变化最多样化的还属于海洋生物。
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动物界有不少身有剧毒,同时有着鲜艳体色的动物,这些鲜艳的体色能对敌人起到一种威慑和警告的作用,这就是警戒色。而在昆虫家族里,也有一些带毒的昆虫具有这样的靓丽“外衣”,靠着警戒色,它们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拟态:
拟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nǐ tài。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
扩展资料:
警戒色与保护色、拟态的区别: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从而可以保护自己。
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而且具有警戒色的动物和昆虫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
百度百科-保护色
百度百科-警戒色
百度百科-拟态
本文来自作者[摩志信]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35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摩志信”!
希望本篇文章《哪些动物有保护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保护色可是也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隐身帽的问题,就是把物体涂上适当的颜色,使眼睛看不见它。这个方法在自然界是经常使用的:这就是生物的保护色。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