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热的地方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遇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刚好相反。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大气环流。就是简单的热力环流。
区分高压低压的方法:
1、根据近地面的冷热判断。冷的地点高压,热的地点低压。
2、根据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判断。环流图中,高压指向低压。
3、根据等压线判断。看数值即可
4、根据风向判断。近地面风大致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5、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是高压,高空对应的是低压。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大气环流。给你详细解释,相信你看了后,以后所有大气环流的题就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大气环流要我来说,你就按照初中物理和化学上学的扩散来理解,在水里滴一滴墨水然后整个水就被墨汁迅速染黑了,化学上叫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也就是分子自发的由密度高的地区向密度低的地区扩散最终尽量达到分布平衡状态。副高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热胀冷缩懂吧),然后就膨胀上升,膨胀就意味着密度笑了,所以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赤道上空膨胀的气体,在上升,但上升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高度他就上不去了(像人一样,没劲儿了,爬不动了)怎么办了它又下不去,因为下面温度高有源源不断的气体受热膨胀上升顶着类,就像叠罗汉一样,下面不停的有人在加高,但加高到一定的高度就高不了了,但也下不了,因为下面的人足够支撑你不掉下来,空气一样这个道理,下你下不去,上去又没劲儿了,怎么办?两边跑呗,于是乎就到了两边扩散,后来一样没劲儿了,就都落在了30°附近,就这样这个区域形成了副高。
到了副高就下沉,下面越堆越多,堆不下了就像两边扩散,形成了盛行西风带和信风带。
总的也就是说,赤道地区的空气上升,最终落到了副高地区,造成的结果就说赤道地区空气密度低,副高地区空气密度高,那么空气就由密度高的副高流向密度低的赤道地区,达到平衡,这是为什么形成了信风。盛行西风是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也可以说信风比较干燥,但不是十分准确。
信风比较干燥是因为信风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成云致雨的条件你知道吧,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太重了,托不住就落下来了),为什么刮风通常会下雨,刮风就像俩人打架,我推你,你推我,看谁把谁推过去,这个过程要消耗能量,也就是热量,南风刮向北,北风刮向南谁也不让谁,这就看两股风谁的劲儿大,体力足了,其中肯定要耗费热量,热量少了温度低,温度低水汽就凝结。刮风下雨先不扯了,继续正题,高纬向低纬空气的温度在升高,就像一股空气在副高地区是15℃,到了赤道地区就成立25℃,它怎么个降温,怎么个形成降雨。低纬向高纬度就相反了,温度降低了,比较容易形成降雨。为啥说不是很准确呢,能不能形成降雨还得看空气中水汽含量,含量多了就比较容易形成降雨,也就是说看是不是从海洋刮来的风,海洋上的风水汽含量充足。如果没有水汽再降低温度也是瞎降低没水汽怎么降雨。我们能感受到了信风控制的地区大多风向刚好是陆风,没有水汽,这也就是西亚地区干旱的原因。
本文来自作者[曼桃]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24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曼桃”!
希望本篇文章《高一地理 一些问题没懂 环流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热力环流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热的地方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遇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刚好相反。空气在水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