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意思不同
1、德: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心意;志向;恩惠;好处;德国的简称。
2、徳: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
二、词性不同
1、德: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
2、徳:通常在句中作副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组词介绍:
仁义道德、三从四德、以怨报德、离心离德、私德、报德、恩德、厚德载物、贤德、以德服人、德政、德望、功德无量、功德圆满、德才兼备、职业道德、缺德、大恩大德、师德、德昂族、曼德琳、正德、阴德、艺德、树德务滋、文德武功。
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没有对“德”的直接定义,要想理解“德”的含义,只能从“道”与“德”的关系来理解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含义。
一,“德”是“道”的作用。
如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就是“德”,这也是“道”最伟大的“德”。“道”性蕴含于万物之中,使之能够生存发展,也是“德”。“道”虽化生万物,却不以德自居,不占用,不图报,不干涉,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体现 。
如《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最“大”的德,是按道的特征去体现。
“德”是“道”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什么特性呢?虚无、自然、清净、无为、恬淡、柔弱、朴素、不争、纯粹、平易等等。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体性、属性、德行,具备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合乎道的社会伦理道德。
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曰: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从广义上来讲,“道德”的“德”,还包括合天道的社会伦理道德,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德理想。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道”性,不遵守这些社会伦理道德,就是与“道”相违。
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就是得于道果,得到这个“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对有德之人也称有道之士。“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这两个字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一言以蔽之:合道则德。
德字深层含义德字深层含义是什么
1、道德经的德可以理解为德行、品德修养。
2、在道德经中,这个德是不能离开道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体用关系,道是体,德为用。所以对德也就不能单纯停留在品德或德行上理解了。
3、道可以描述为,本来具有的、就应该这样的一种规律、准则或规范;而德就是对道的具体实施,也就是依道奉行者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
4、而老子所提倡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上德,这个上德简单说,就是依道奉行,而不以自己有德来自居,是对无为而无不为的真正实施和体现。
1、形声。从彳(chì),_(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德,升也。——《说文》。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感激。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通“得”。取得,获得。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本文来自作者[謇会潮]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202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謇会潮”!
希望本篇文章《德和徳有什么区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一、表达意思不同1、德: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心意;志向;恩惠;好处;德国的简称。2、徳: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二、词性不同1、德: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