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了《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诗人需要把事物作为生命作为灵魂世界来看待。诗人必须把事物从凡俗的词语说法,看法中解脱出来为它重新命名,为它寻找新的表达。
写诗就是与日常感知和言语争论,就是逼迫事物像一个从前不存在的事物一样本真的呈现出来。可能有的人会误解,那么是不是写诗就是建构象征,写诗是不是简单的赋予物象一种超越的形而上的意,这是错的。象征是诗的终点而不是开端,它的开端是观察,而它经历的道路是形象化。
读了里尔克这首诗,下面分三步来谈里尔克这些物诗,对我们学习创作有哪些启示?
一、天真的观察
大多数学习诗歌写作的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这个问题在诗人那里应该反过来。什么不能写?为什么诗人总是有写不完的对象?而我们却不知道写什么呢。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曾经有一位青年诗人写信给里尔克,向他请教如何写诗。里尔克的回答是:
你要接近自然,观察生活。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去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
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
注意归依于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这就是说诗要写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中有的那些事物,是那些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这些事物不是随处可见吗?
但是,我们日常所见的事物不是很单调很无味吗?里尔克又说了,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我认为不仅练习说,更重要的是要像一个原人似的去练习观察。日常生活之所以单调乏味,只是因为我们以日常的眼睛去看它,如果换一双眼睛它就会变得不一样。
里尔克说的原人,指的就是原始人,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的人。他有的只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一只杯子是一只杯子,我们不知道一只杯子是玻璃制作的,我们不知道一只杯子是用来装水的容器,我们只用感官去接触它,它一定能够传达给我们很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里总有一些。是被我们的日常认知所遮蔽掉的。
但是这些信息属于物,它是物的一部分。而这些被日常认识所遮蔽的物的方面正是诗歌应该予以揭示的。当我们沉潜到生活中,一个一个的观察事物的时候,生活必然向你坦露它不为人知的一面,那里就是诗意的所在。因此里尔克告诫年轻的诗人:
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
你不要抱怨它;
还是怨你自己吧,
愿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
生活的宝藏。
联系前面我们讲的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习观察是写诗的第一步。
二、奇异话的描写
我们从观察中获得了诗歌写作的对象。即包含了某种隐秘 真实 的物,下一步就是描写这种物,把它那隐秘的真实传达给另外的人,传达给读者。这里传达的意思不是 告知,不是介绍,而是形象化的呈现,实际上我们从观察中所获得有关物的真实并非某种信号,某种可以用概念的语言说出的东西,它是某种体验。观察我们是用我们的感官捕捉物的信息,那信息也必定以感性的方式存在,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直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诗歌要传达这种东西,就绝不能用概念的方式,而必须用形象化的方式。什么是形象化?里尔克《豹》的前两段就是形象化描写的最佳的例子。想象一下,我们在观察笼中之豹的时候,必然是从外面透过铁栏去看里面的,这是一种日常的观看。而里尔克对豹的描写,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
在第一段中,他好像钻到了笼子里,跟着那只豹子一起感知被铁栏阻拦的处境。而在第二段中,他又好像完全没有看到铁栏的存在。豹子的打转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舞蹈,似乎完全不是铁栏约束的结果。这两种观察与日常的隔着铁栏往里看不同,这是一种奇异化的,带有想象性的看。
从日常的角度来写,渴望自由的豹。因为栏杆的阻挡而焦躁的打转,这一句话就拢括了前两节的内容。但是它绝对传达不出,作者要写的那种感受。要想传达这种感受就必须让打转这件事形象化地呈现,因为栏杆所以打转这样的理解,要用似乎不理解的眼睛去看它。
在第一节中,豹子并不理解栏杆,在它看来栏杆是一堵永远走不完的墙,而不是一个圈。在第二节中,诗人又完全没有看到栏杆,只是看到了豹子,这就让打转这个动作形象化了。我们不是知道豹在打转,而是看到豹在打转,可见形象化来自于奇异化。奇异化这个词。来自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有的书中翻译为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说:
“哪里有形象,哪里就有奇异化。”
“形象的目的不是使其[事物]的意义易于为我们理解,而是制造一种对事物的特殊感受,即产生‘视觉’而非‘认知’。”
结合上面我们讲到的观察,天真地观察事物是写诗的第一步,奇异化地描写事物是写诗的第二步。两个步骤异曲同工,都需要我们把事物从日常的熟视无睹的黑暗中解放出来,使它变得触目惊人。
三、跳跃的诗步
有了写诗的对象,掌握了描写的方法,下一步就是组织诗行。无论一首诗有多少行,多少节,它都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简单的说是一句完整的话,区别只在于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通过诗行的行进,诗的意义得到表达。那么写诗就必须了解诗行行进的基本步法,那就是跳跃。
我们回到里尔克的《豹》,可以看到整首诗分三节,在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有一个小小的视角的跳跃,但是两节都是围绕豹的打转来写的,这一主题的重复本身就要求一个解释。于是第三节突然转到了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这是人们一般看不到的一个细节,写到豹子的心,它是一个完全不可见的方面,这就是跳跃。
这一跳跃的力量在于通过写,通过四肢紧张的寂静在心中化为乌有。我们才知道了豹的打转的深刻含义,那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机械移动,那是一个没落的王者的麻木旋转,是一个心已死掉但并未屈服的肉体的悸动。
这个从可见到不可见,从结果到原因的转折就是诗的跳跃。这一跳跃成就了诗的强度,让事物在形象化,呈现的同时具有了意义的重量。想一想,如果没有这种跳跃的结构,如果我们把第三节放到前面去,放在了第一节的位置,那么这首诗的力量是不是会受到削弱呢?毫无疑问,从一首诗作为一个完整的表述来说,语义的重音一般放在最后,当然也不排除例外。我们说是大多数短诗,大多数短诗的运动是与里尔克的《豹》相似的,它是有两个节拍的描写性的,具有重复性的铺垫部分,向一个中心思想跳跃。
而这个中心思想,能够对前面的描写部分作出解释,并赋予它们新的深刻的意义。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读了一首伟大的诗歌。然后从观察、描写、诗行三个方面谈论诗歌写作入门的一些话题。
最后留下一个练习题,请大家模仿里尔克的豹,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物为题,写作一首诗。
有人说:“办公室是有诗意的地方。”说起诗意,人们可以联想到群山、草原、大海、雪原……甚至想到北极熊。但绝少有人想到办公室。
办公室怎么会有诗意?整天忙忙碌碌,不是“战而胜之”,就是“丢盔弃甲”。大家都在面具之中喘息,尽最大努力不被淹没,谁还有闲情去体会什么诗意?
其实呢,只要是智慧能够发挥作用,能让个性成熟完善的地方都是有诗意的。因此,办公室也是有诗意的,它同样可以为个性营建出合适的范围,让个性闪耀光芒。正因为办公室是人们尖锐生存之地,个性的成就便更显得了不起。能成就个性,就应该有诗意。
办公室的诗意就是指在办公室里成就个性。当你真心实意愿意善待自己,你就应当和你每天必须深入其中的这个环境融为一体,而不是和它保持距离。它绝不是完全枯燥的。
认定办公室有诗意,绝不是因为那里的闲情逸致,而是那里还有大自然。
人们被习惯的陷阱套得如此之深,几乎被“大自然”这个词套得紧紧的,任何一点惊异的变化都可能激发人们跳起来反对。如果大自然不是无处不在的话,谁还可以有信心和造物主并肩而站。
大自然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但大自然的原则却是永恒不变的。当它的面孑L变成办公室时,它的原则依旧有效。也就是说,真正的大自然应该是自然原则,而不是各种地貌、环境等等物质形态,这些不过是局部而已。人类在这方面还是了不起的。就算在野外,大自然也正在变成办公室。
总有一天,办公室将无处不在。本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是在办公室里完成成长过程的。加里曼彻特教授认为:“人类并不自知。办公室作为摇篮,让人成长,能产生无数杰出的人物。当今世界的风云巨子,随便捡一个出来,都可以证明他一定是在办公室度过丁漫长岁月的。”
因为办公室是大自然的局部,自然法则在此依旧成立。也就是说,在办公室成长,也需要先播种才有收获。人生在这里可以得到各种营养和力量,用来成就个性。
萨默指出:“要在办公室里追求成就,就得首先识别办公室的成就标志。”你总不能仅仅是内心成就吧。如果内心成就不发挥出来,人就太自私了,未免缺乏一种为人类整体奋斗的大生活气概。如果内心成就不能融入周围环境,就会被孤立,而不能给办公室增加活力,许多人认定办公室枯燥乏味就是自私心态造成的。没有人刻意要孤立你,我们深信大多数人是承认他人的个性的。你的个性表现为孤立,他人当然要尊重你的个性,他们还以为孤立是你所要求的,所以只好孤立你。这样,你自己造成了自己的孤立,还认为办公室如牢笼般锁住了你。
也就是说,办公室的成就主要是看你能不能充分发挥能力,而要想充分发挥能力,就应该处在必要的位置上,而这种位置通常就是职位较高的位置。所以,办公室的成就标志就是你的头衔、你的职位。
这样,争取权力就成为办公室的成就手段。如果你注定一生的大部分时光要在办公室度过,你就必须去争取权力,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表面上看,权力是领导层给你的,因为他们一步步把你提拔而起。但从实质上看,权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靠自己能力去求得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获得权力呢?萨默教授认为:
(1)看清自己的形势,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看清自己的形势,就是要了解对手,任何一个办公室都不是孤立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想谋取升迁,当然,也许惟一独霸一间办公室的人才是处于权力最高位的人。既然存在着对手,就必须一争高下,才能够脱颖而出。想脱颖而出就要充分地了解他人,也就是要知彼,而评价自己的能力就是知己。能够知己知彼的人,必然能够获胜。
(2)须了解办公室的权力结构
俗语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说一个组织内部不管规模大小,要保持正常运转,它的主要机构必然是齐全的。你要研究它,就像面对解剖图一样研究它的众多办公室。一般来说,组织内部都呈金字塔形。第一级是领导,第二级是各办公室主管,这一级的主管由财务、业务、后勤三大部分为主,第三级为职员,当然职员中又分无数等级。看清了组织结构,还要分析各部分权力运作的方向,即了解下级是通过哪几个渠道通向权力尖端的。
(3)要争取权力,还得自己去争取
靠什么去争?靠能力,靠个性。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升与不升的真正准尺。个性应该是成熟个性。人们在行为上喜欢跟着自信而坚定向前的人走。如果靠其他方法就算获得了升迁,一旦你依靠的方法不再有存在的条件时,你的地位就会摇摇欲坠。所以,一个人如试图在办公室里升迁就得精通业务,熟悉技术,这一点可容不得走半步捷径。
权力的等级越朝上越集中。办公室各级成员都朝上看,关系也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很难有人猛跳一步,直冲云霄,那必定是个奇迹,此人多少带点偶然性。跳得最快的基本上也得采用三级跳方式,一步一步上升。
必须弄清楚级与级之间的关系,一个办公室职员看不清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想越过关系的等级,是要吃苦头的。阶梯如此明确在摆在那里,你却要省略几级,不跌下来才怪。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掉下来,闭着眼想的是广义相对论,你跌下来。能想什么?
一般来说,循序渐进是最合适的。如果你只是个乙级队水平,偏要说有甲级队水平,就算他人相信了你,让你上场试一试,你就很可能立即出丑。
一个优秀的职员会主动去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个性和工作相联系,希望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去争取升迁机会。
这里有一个充分规划的问题。由于权力是越往上越集中,你分管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假设你是从会计升到财务主管的,也许这项业务你还对付得了,但如果把你升到业务主管的位置,你还能对付吗?能对付当然好,不能对付就糟了。所以要充分规划,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前做好准备。一个优秀职员绝对要尽可能熟悉组织内部的各部门的业务性质,以便将来做领导时能发挥这些知识。
所以,在一层一层的关系中,要一步一步地上升,不急于掌握太大的权力。每上升到一个层次,就把这个层次了解透彻,再慢慢指望更高的层次。
同时,要搞好人际关系,如果关系恶劣,就没多少升迁机会。你不能等着爬上了高位,再来和人搞好关系。平时和职员们搞好关系,因为你有信心总有一天要做他们的顶头上司,总不能到时让他们来拆你的台。
既然你渴望成为领导者,就要用领导者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当你这样做时,你将对自己的工作和成绩予以最严格的评价,以符合领导者的眼光。在没有得到职位之前,你就可以策划领导者的方案了,不过在他人面前可别自以为了不起,对手可把你的野心当靶子摆着呢。你只可以私下操练。
要成为领导者,方向是很重要的。你不能相信地图,地图没标明方向,要用罗盘。罗盘就是原则。罗盘使用的是生活的真理,始终指引正确的方向。办公室生活是最迫切需要罗盘的,罗盘将指引正确方向。许多主管都具备冒险精神,愿意在未知领域里摸索。想迅速到达目的地,需要精密的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在一片茫然中打出一条通道,就需要罗盘的指引。
有远见的人应该了解,在目前各种管理思想造成的复杂局面中,只有罗盘可以校正方向。如果使用图形策划的罗盘,就会有正确原则的支持。
为什么?如果你迷路了,他人劝你:“努力干。”不过是让你在办公室里错得更深一步。他人劝你:“别太悲观了。”不过劝你不必再走迷路罢了。问题并不在于你是否努力或保持稳定心态,而在于你已经错了却面临着继续错的处境。这样,罗盘就起作用了。
办公室的内部环境必然代表着领导者的管理风格,这种风格建立在领导者善变的情绪、独断的决定和自我目标上。如果你在这种风格中迷了路,你不可能指望好结果,你连领导者的管理思路都摸不清,谁敢信任你?更何况把你提拔起来掌管领导者思路的一个重要路线,你能胜任吗?
所以,要掌握住办公室罗盘的真方向,你要朝那个方向走,千万不要再迷路了。罗盘在手,世上就没有迷宫了。
本文来自作者[芒旭露]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148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芒旭露”!
希望本篇文章《里尔克的启示一诗意的发现与捕捉》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上次讲了《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诗人需要把事物作为生命作为灵魂世界来看待。诗人必须把事物从凡俗的词语说法,看法中解脱出来为它重新命名,为它寻找新的表达。 写诗就是与日常感知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