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2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对各种昆虫比较感兴趣了,可是见到的也只是在菜园地里最常见的那几种,许多别的孩子们都没见过,通过展示相似于各种植物的昆虫,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发现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副(画面有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昆虫)。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四页。

 3、幼儿、家长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图书等资料。

 活动流程:

 1、寻找昆虫。

 (1)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发现了哪些昆虫。

 (2)引导幼儿寻找不容易发现的昆虫,如: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被发现?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本领。

 (1)请幼儿欣赏科学小知识《捉迷藏的昆虫》。

 (2)提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3)阅读幼儿第三册第四页,仔细观察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4、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幼儿相处好办法不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提醒幼儿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将相关、图书等资料投放在发现区,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 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认识他们吗?

 3. 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

 二、基础部分

 (一)昆虫捉迷藏

 ⒈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⒉找昆虫

 ⑴(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⑵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

 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

 总结: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⑶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

 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⒊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⒋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二)帮助昆虫藏一藏

 ⒈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

 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操作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这一栏表示什么?(隐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栏就请你贴上隐藏在这的昆虫。昆虫后面我贴了双面胶,待会把双面胶拨下来后请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动!

 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⒊评价:谁来介绍一下?这是谁?为什么躲在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为什么?(颜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躲藏)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⒈(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好吗?

 ⒉(播放动物)

 ⑴狮子:这是谁,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⑵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⑶雷鸟:这又是谁?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颜色和自己的颜色相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的雷鸟可厉害了,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呢!冬天的时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变成了与周围颜色一样的颜色呢!

 ⒊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⒈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谁愿意说说你想躲在哪里,为什么?

 ⒉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时候就来用保护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5

 教学理论依据

 《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活动将昆虫拟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戏中”,本活动以游戏为主线,让孩子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新知识。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因此活动中的材料多为实物原型。昆虫的自卫防身方式通常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鉴于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只选择了其中一种“保护色”,其他的知识留待以后探讨。

 教学策略

 1、采用观察法和语言交流,引导幼儿对已有昆虫的经验进行梳理。

 2、通过捉迷藏游戏,寻找有保护色的小昆虫。

 3、通过录像,直观的呈现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及其作用;

 4、采用讨论和直观法拓展,激发幼儿探究更多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5、采用游戏操作法,巩固对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

 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

 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

 3、音乐:《春天》《清晨》

 4、背景图四组,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昆虫,梳理幼儿已有经验。

 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

 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

 (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一张(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昆虫图,这些小昆虫爱与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藏在哪里?

 2、幼儿开始寻找图里的昆虫。

 二、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1、师: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昆虫?为什么有的昆虫你没有发现?

 2、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些颜色最多?为什么?

 3、师:你认识这些昆虫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倾听故事《捉迷藏的昆虫》,认识保护色。

 1、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许多小鸟都喜欢吃昆虫。小鸟飞得快,一下子就会捉住昆虫。昆虫常常会想办法躲起来,让小鸟找不到自己。

 2、师:花螳螂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躲在花朵的中间,就像花蕊,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它。枯叶虫就像一片破叶子,它爬到树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细看,谁也找不着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本领,昆虫就很容易被它的敌人吃掉。

 3、师:小朋友,想一想,昆虫的这种保护户自己变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师幼交流,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保护色的方式有哪几种?

 2、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

 3、师归纳:有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有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有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如:瓢虫。

 4、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昆虫,继续探讨昆虫的秘密。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7

 教学理论依据:

 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

 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

 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

 实施策略:

 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

 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 “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

 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

 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

 2、《昆虫躲猫猫》。

 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

 活动重点:

 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活动难点:

 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过程:

 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

 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找找、说说

 ①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

 ②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

 (3)找找、认认

 ①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

 ②请幼儿找出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

 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1、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关于动物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图书、影像等资料。

 2、鼓励幼儿通过向家长、教师请教或观看图书、影像等途径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保护色原理”的应用。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昆虫。

本文来自作者[凝蕊]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mingliaocheng.cn/liao/1308.html

(4)

文章推荐

  • 学生送礼物发朋友圈怎么说

    1.礼物依然如约而至,感谢有你。2.每次我想要什么,你总能够将它送到我的面前,有你真好。3.每个节日都能够收到你的礼物,这就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丝慰藉。4.今日收到的礼物,今日份的开心源自于你。5.无论你准备的礼物是便宜还是贵的,只有准备了,就证明你有心。6.感谢你赠与我的惊喜,感谢遇见你,

    2025年09月27日
    0
  • 关于食品生产车间标语大全

    1、食品安全齐监督,食品安全靠大家。2、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3、家家关注食品问题,人人阻截问题食品。4、己所不食,勿施于人。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6、食品安全,百姓安康。7、食品安全牢记心,健康幸福伴你行。8、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9、食品安

    2025年09月27日
    0
  • 七星瓢虫洗面奶啥意思

    七星瓢虫洗面奶是一种洗脸皂,具有去除面部和身体上的螨虫、温和控油以及去除黑头和粉刺的功效。其成分包括天然的茶树精油和专利除螨配方,能净化螨虫和抑菌清痘,从而达到用户期望的清洁效果。这款洗面奶也可以用来清洁身体上有螨虫的地方,比如背部。请注意,虽然七星瓢虫洗面奶具有以上功效,但个人肤质不同,使用任何护

    2025年09月27日
    1
  •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_3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篇1活动目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认识各种危险动作。 活动准备: 搭

    2025年09月27日
    2
  • 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_1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活动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2021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树立科学

    2025年09月27日
    2
  • 小学二年级有趣的动物怎么写

    有趣的动物小学二年级例文如下:例文1姥姥家有一只小灰兔,它的名字叫灰灰。灰灰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里面是粉红色,它的眼睛是黑色的,像一块宝石,它的嘴巴是三瓣嘴,它还长着一身又长又软的灰毛,摸上去可舒服了!灰灰吃饭时的样子可招人喜欢了,每次我把青菜放进笼子里,它都会两眼放光立刻扑上去,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2025年09月27日
    2
  •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分有多长练习的教案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4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来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

    2025年09月27日
    1
  • 含有水杨酸的护肤品有哪些?

    很多护肤品都含有水杨酸,只是浓度不同。在各种酸中,水杨酸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使用水杨酸可以改善痘痘肌肤,唤醒肌肤活力!水杨酸护肤品推荐彼得罗夫水杨酸祛痘贴评价很好用!方便!隐形护肤化妆都有!含0.5%水杨酸,痘痘,大脓包,未曝光的痘痘,白头粉刺,大白粉刺。你可以全部使用它们,但是它们摸起来很痛。这种

    2025年09月27日
    2
  • 蜜蜂的特点是什么?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蜜蜂是完全变

    2025年09月27日
    1
  • 古董局中局药不然是好人吗

    《古董局中局》中,药不然不算是个坏人,但也不算是个好人。他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太爷爷洗脱罪名,所以跟着老朝奉做事,还为了得到老朝奉的信任,不惜杀了很多无辜的人。药不然是五脉之一药家的儿子,他表面看上去有点玩世不恭,但实际上只是伪装出来的假象而已。小说中,药不然还背叛了许愿,不过他也是有苦衷的。剧情简介:

    2025年09月27日
    2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凝蕊
    凝蕊 2025年09月26日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凝蕊”!

  • 凝蕊
    凝蕊 2025年09月26日

    希望本篇文章《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 凝蕊
    凝蕊 2025年09月26日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凝蕊
    凝蕊 2025年09月26日

    本文概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仅供参...

    联系我们

    邮件:金桥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